浅谈文学作品中口语体的修辞艺术以柳彼得鲁舍(4)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理论和实例分析,我们能深刻感受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短篇小说《弟弟》的语言文字风趣幽默、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等效果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理论和实例分析,我们能深刻感受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短篇小说《弟弟》的语言文字风趣幽默、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等效果的呈现与日常口语体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打破了正统的语言叙事规范,口语化的特征在小说中很明显,以至于读者有一种亲近感,仿佛置身于寻常巷陌,谈论家长里短。作者通过一系列有感情表现力色彩的口语词汇刻画出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为寻常词语披上艺术的外衣,仿佛点石成金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文学创作中,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活用口语,简单朴素却并非苍白无力,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正是个性的语言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浓厚真挚,反映生活,耐人寻味。

文学本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能对读者施以一定的审美影响。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词汇、句子、自然段、语篇无不是经过作者用心挑选组合,为的正是贴合人物形象,反映客观现实,揭示事物本质。文学作品中的口语体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值得更多的人去研究。

a b 吕凡、宋正昆、徐仲历:《俄语修辞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第170页。

c 褚敏:《俄语修辞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页。

[1] 褚敏.俄语修辞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 吕凡、宋正昆、徐仲历.俄语修辞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 张会森.修辞学通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语法与修辞[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qikandaodu/2021/0728/605.html



上一篇:画面隐含作者与源隐含作者的修辞碰撞研究基础
下一篇:诗歌分析法我来向你致意的实践与应用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