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概念的修辞学阐释与解读(3)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翻开法国、英国近代史,充斥其中的是对封建专制的控诉和对“人民主权”的拥抱。自由主义的鼻祖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花了一个上篇的笔墨去驳斥封

翻开法国、英国近代史,充斥其中的是对封建专制的控诉和对“人民主权”的拥抱。自由主义的鼻祖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花了一个上篇的笔墨去驳斥封建君主制度的罪恶、不合法性,在下篇中从政治社会(国家)的世俗起源,即人最初是处在自然状态之下,为了更好地维护个人自然权利——平等、自由、财产权——才放弃了部分权利,组成了政治社会,并受法律的制约,洛克提出了自由主义的宪政原则,分权制衡和有限政府,“人民的同意”是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洛克的词汇中没有“民族”,只有“人民”;法国大革命时期对于民族的解释更加简洁,西耶士在《什么是第三等级》中直言不讳,民族(Nation)就是“主权人民”(sovereign people)。当时没有人去追究谁才是“主权人民”,是法兰西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是英格兰人、还是威尔士人?这些都不在当时的考虑之列,因为当时的历史任务是反抗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共同的敌人是封建君主、贵族和封建专制统治。所以,把人从阶级、阶层、族群中抽离出来,还原成原子化的个人,然后重新组成一个“People”才是历史赋予的民族国家概念的修辞定义。民族(Nation)就是由平等的个体组成的政治文化同质共同体,民族国家是建立在这种想象的“Nation”之上的主权国家,民主、个体平等、自由才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族群、语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被归入私人空间,而民族国家最初关注的是公共领域,在民族国家的修辞学概念之下,其成员只有一个身份,即公民身份,所有公民在理论上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多民族国家”概念的修辞学阐释

“多民族国家”(multination-state)一般指由多个民族(nationality)构成的国家,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现代国家。20世纪末、21世纪初,“多民族国家”概念和“多民族国家理论”等词汇开始频频出现。但是,如果仅仅对多民族国家做字面的理解,那么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民族国家概念出现、使用好几个世纪以后,学术界才开始提出“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多民族国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而在此前则保持缄默,学术界整体失语。从修辞学的视角来看,现代主权国家初创时期,各个国家实际上都是由多个族体(文化民族)构成的,或者由某个主体民族建立的,但都一致地称自己为民族国家,目的在于强调现代国家的统一、团结和凝聚力,或者说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决定了此种概念的表达和言说方式。目前,“多民族国家”概念和理论的提出同样是“社会存在”的转换,是由眼下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这种言说方式背后同样有其“意欲效应”,即对当前各个现代主权国家建构面临民族分离、移民多样化等特定问题的回应,同时也是对以往“单一民族国家”理论和实践的反思。

由于“社会存在”的转换,目前,学术界对“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概念出现了很多重新界定和理解方式,并且和十八九世纪人们的理解相去甚远。如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国民-国家’就是由一个民族建立的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独立’标明它与帝国或他民族分离;‘统一’标明它对自身政治上的集权;所谓‘多民族国家’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组成的国家。”[10]还有的学者把民族和国家权力的结合作为区分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的标准,认为“民族国家是由一个单一的主体民族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形态,多民族国家则是由多个民族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形式”[11]。 “由一个主体民族和国家权力相结合的国家”或者“多个民族与国家权力相结合的国家”并非今天才出现的现象,但在过去人们并没有突出这些问题,仅仅关注民族国家、人民主权、宪政、宪政民主这些把族际文化差异、政治诉求束之高阁的词汇。是当时不存在族群文化的差异吗?民族国家真的如所宣称的那样是在一种文化同质的民族基础上构建的现代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我们承认脱胎于绝对主义国家的民族国家必定经历了民族(nation)语言的形成、基于民族语言之上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各个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的交融等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但是未必就一定形成了文化同质的“nation”,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仅在族际(nationality)之间,而且也在不同社群、社会团体之间,都会存在差异,但当时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政治民主革命的主旋律压过了差异,没有人在意族群之间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大众几乎以和资产阶级一样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反封建、反传统的革命中了,异言之,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修辞。当前,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代主权国家之内的各个族体、移民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纷纷要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文化或“政治文化”诉求,历史语境发生转换,“多”的问题开始凸显。历史场景的变化,社会存在的转换引发了新概念、新理论的出台,“多民族国家”概念的出现和言说方式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修辞。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qikandaodu/2021/0430/531.html



上一篇: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进路
下一篇:危机公关中的语误现象探析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