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中国嘻哈音乐中的修辞学研究以中国有嘻哈为例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嘻哈文化是一种诞生于美国黑人社会并风靡全球的文化形式,是集结了各种形式的综合体。嘻哈文化在形式的表现上有音乐、街舞和涂鸦,具体的承载物有宽松的服装、黄金项

一、引言

嘻哈文化是一种诞生于美国黑人社会并风靡全球的文化形式,是集结了各种形式的综合体。嘻哈文化在形式的表现上有音乐、街舞和涂鸦,具体的承载物有宽松的服装、黄金项链、篮球等等,嘻哈文化的核心是追求自由、财富和反叛人生的生活态度。《中国有嘻哈》节目主要侧重于嘻哈歌曲的创作和呈现,将嘻哈元素运用到了极致,这种新的节目形式和主题让嘻哈文化在我国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目前学界对于嘻哈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嘻哈文化的影响及其文化的含义,很少有基于歌词中的修辞现象的研究。

不容置疑,一首歌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歌词语言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感染力,尤其是嘻哈歌曲这样个人色彩极其浓厚的歌词,是隐藏者值得探索的语言规律的。将嘻哈歌曲的歌词作为语料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其传播模式。在中国,嘻哈文化是小众文化,大多数人不了解嘻哈文化,也很少听嘻哈歌曲。因为《中国有嘻哈》节目的播出,让大众开始关注嘻哈。因此本文选用《中国有嘻哈》节目中的歌词进行研究,以修辞学理论为基础,对歌词的词语、词格、风格等进行研究,最后归纳嘻哈背后的修辞及文化特性。

二、《中国有嘻哈》歌词中的语音修饰

在欣赏歌词的过程中,我们都是通过一个个特别的意项来获得最初的印象,了解歌手想要通过歌曲表达的生活态度和感情。在嘻哈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在其他音乐形式中不会出现的特色词汇,这些词汇有些脱离了嘻哈文化,就无法单独理解,从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修辞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又可以分析嘻哈歌词作品特有的修辞效果。从语音上看,嘻哈歌词有一般歌词的“押韵”“节奏性强”等特点,其歌词中有大量的衬词,词的押韵应用。另外,嘻哈歌词的语体色彩锤炼也很明显。

(一)押韵

押韵是嘻哈歌手在创作歌词时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歌词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每首歌词基本都有押韵。如:

1.那些迎面而袭的冷空气/女孩偷偷的她在看着你/你想着考试能不能作弊/发觉她早已把你藏在心里(《三年二班》)

2.当你开始担心没法迈步/只好摆出无所谓的态度(《套路》)

例1到例2 中的押韵都是属于嘻哈歌曲中的单押,就是在句子末尾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同韵的字反复重叠,在连续的语句中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激情。同时,由于嘻哈音乐搭配的伴奏节奏比较强而且有规律地重复,歌词中存在这样的押韵更能贴合伴奏的节奏,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二)双声、叠韵、叠音

双声叠韵是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是双音节词中音色的对立统一形成的声韵调节奏周期,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突然出现了两个相邻的声母或韵母相同的字,它们的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势必得到强化,从而使强烈的情绪愈发强烈。

3.用力走每一公里/碰壁也不同意变功利/梦里看不同的风景/现实变锋利变成用力/把负面空气放进梦里(《兔八哥》)

4.我从小吃牛肉吃羊肉长大/就算现实残酷/那也不怕留下伤疤

例3中横线标出的都是双声词,这些双声词都是分别跟下一句同一位置的词使用同一个韵脚。而例4中,横线标出的词语是隔了一个句子,与下一句同一位置的词使用同一个韵脚。

叠音词是指两个音节的声音形式完全相同的词,我们所提到的叠音词包括叠音式单纯词,叠音式复合词和词的重叠形式。叠音的形式是声韵交错重叠,同时还起到双声叠韵的作用。

(三)衬音

衬音可以起到抒发情感,协调音调,起到烘托的作用。衬音在嘻哈歌曲的创作中极其常见,通常出现在开头或间奏中,成为歌手在正式开始演唱之前一种预热的模式。嘻哈歌曲中的衬音比较常见的有:嘿、哟、耶等。这些词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5.有些人说我有罪ye/破格的在道路上飞ye/他们想看我下坠ye/不知道我会流泪(《天地》)

三、《中国有嘻哈》歌词中的词语修辞

(一)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表达了相互矛盾、对立的概念,通过反义词的运用,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对立,使人们在对比之下认清事情的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反义词的运用,包括正反对比、正反重复、正反矛盾三种。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qikandaodu/2021/0225/444.html



上一篇:旅游翻译现状及旅游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
下一篇:探本溯源钩深致远王旭青著西方音乐修辞史稿评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