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现代汉语有标知域表达研究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三、相关研究述评 (一)现代汉语的三域研究 (二)知域表达要素研究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语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三、相关研究述评

    (一)现代汉语的三域研究

    (二)知域表达要素研究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

    (二)功能语法

五、研究方法与语料的说明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三)其他说明

第二章 有标知域表达系统概观

一、有标知域表达的基本结构

    (一)表达主体

    (二)表达标记

    (三)表达内容

    (四)表达的接收主体

二、有标知域表达的两个认知语境

    (一)表达语境

    (二)识解语境

    (三)语境差异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标知域表达的情态类型

一、有标知域表达的认识情态

    (一)有标知域表达与[必然]义认识情态动词的同现情况

    (二)有标知域表达标记与[盖然]义认识情态动词的同现情况

    (三)有标知域表达标记与[或然]义认识情态动词同现情况

二、有标知域表达的道义情态

三、有标知域表达的动力情态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标知域表达的时间特征

一、静态有标知域表达——认识动词与时间词语同现

    (一)认识动词与时间名词同现

    (二)认识动词与时间副词同现

    (三)有标知域表达与时间词语同现的认知解释

二、动态有标知域表达——认识动词与动态助词同现

    (一)有标知域表达动态化的支持条件

    (二)有标知域表达动态化的类型

    (三)有标知域表达动态化的语用动因

    (四)有标知域表达动态化的功能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标知域表达对句类的选择

一、有标知域表达与陈述句

    (一)有标知域表达与肯定性陈述句

    (二)有标知域表达与否定性陈述句

二、有标知域表达与疑问句

    (一)有标知域表达与是非问句

    (二)有标知域表达与特指问句

    (三)有标知域表达与选择问句

    (四)有标知域表达与正反问句

    (五)有标知域表达与反问句

三、有标知域表达与祈使句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标知域表达的语体特征

一、口语语体有标知域表达的特征

    (一)生活对话体有标知域表达的语体特征

    (二)访谈对话体有标知域表达的语体特征

二、书面语体有标知域表达的特征

    (一)书面语体有标知域表达的整体特征

    (二)学术论文中有标知域表达的特征

三、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有标知域表达的多方面功能

一、有标知域表达的人际功能

    (一)表达主体选择与信息给予能力

    (二)表达标记语义强度与信息效率

二、有标知域表达的语篇功能

    (一)篇首有标知域表达——开启篇章

    (二)篇中有标知域表达——标明阶段性结论

    (三)篇尾有标知域表达——结束语篇

三、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有标知域表达框架的建立

一、前有标知域表达阶段——“想”阶段

    (一)明确认识对象

    (二)明确接收主体

二、有标知域表达阶段——“说/写”阶段

    (一)表达主体的实现形式

    (二)信息包装策略

三、后有标知域表达阶段——反馈阶段

四、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章摘要: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人们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成认识。这些认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形成认识表达。本文以英国哲学家Karl Raimund Popper(1979)的三个世界理论和Eve Sweetser(1990)三个不同认知域理论为背景,借鉴、运用沈家煊(2003)等结合汉语研究区分“行”“知”“言”三域的理论方法,从知域入手,对现代汉语有标知域表达进行系统考察研究。本文关注有标知域表达的系统,从有标知域表达的要素分类,情态特征、时间特征、语体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借助认知语法、功能语法等对有标知域表达的过程进行解读,在认知语境、话语组织、语用与语法的互动等领域展开讨论。结合语用理论提出相应的有标知域表达策略,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语体的有标知域表达建立有效的分析框架。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对本文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相关研究情况,包括现代汉语的三域研究及知域表达要素研究等,交代本文的理论基础,对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情况加以说明。第二章“有标知域表达概说”,主要对有标知域表达的基本结构、认知语境进行分析。有标知域表达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表达主体、表达标记、表达内容、表达接收主体等。认知语境包括表达主体的表达语境、接收主体的识解语境以及两个语境的语境差异。我们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首先概括出表达的主体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类型,并对其中的特殊主体形式进行了初步说明;然后对表达标记从语法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对特殊表达标记做出说明。在对表达内容的考察中,将其从来源上分为表达主体的自主认识和引述认识两类,从语体上将其分为口语有标知域表达和书面有标知域表达两种类型。针对接收主体,我们根据其与表达主体不同的时空关系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现场接收主体和非现场接收主体两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接收主体的特点进行分析。本章最后讨论了有标知域表达的两个认知语境,并对语境差异给有标知域表达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有标知域表达的情态类型”,主要从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三方面入手,通过有标知域表达中动词性表达标记与不同类型的情态动词的同现情况考察有标知域表达的情态类型。其中与认识情态动词同现时,[必然]义、[盖然]义、[或然]义情态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与道义情态动词同现,言者向受话人发出对某事物进行认识的指令时,句法结构上动词性表达标记的主语只是形式上的认识主体,实际上的认识主体、表达主体是发出指令的言者。当言者向受话人表达承诺时,言者是表达主体和认识主体的同一。承诺某种认识的有标知域表达中,必须有道义情态动词,且需要重读。本身具有明显[推测]义的动词性表达标记与道义情态动词基本不能同现。因此,有标知域表达的动词性表达标记与情态动词同现时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有标知域表达的时间特征”,首先对有标知域表达与时间词语的同现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有标知域表达虽以恒常性为主要特征,但可以通过认识动词与不同时间词语的同现凸显有标知域表达不同的时间特征。与时间词语同现的有标知域表达是静态的有标知域表达。接着以认识动词与动态助词同现为考察内容,对动态的有标知域表达进行讨论。讨论了有标知域表达动态化需要的支持条件、动态化的类型,并借助经济原则、功能语法等讨论了有标知域表达动态化的动因及动态化后的功能。我们认为认识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虽然一经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不需要强调动态表达,但实际语言运用中出于某些主观需要,给予认识动词一定的支持条件也可以形成合适的动态化认识表达。这种认识的动态化表达首先出现在网络媒体中,说明了说话人对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观需要。最后指出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创新表达很大程度上无法完全脱离已有规则的制约,但范畴的常规认知与异化认知,无标记与有标记具有互补性。表达的合约性与精确性、个性化,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语言运用中常规组合与变异组合的对立与联系,是创造新的有生命力表达方式的基础。语言运用中各种因素的动态整合也给语法范畴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契机。第五章“有标知域表达与句类选择”,主要考察了有标知域表达与陈述句、疑问句(包括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反问句以及祈使句的匹配情况。指出有标知域表达与陈述句是无标匹配、自然匹配形式。有标知域表达与疑问句进行匹配时,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疑而问,表达过程实际上是信息求取过程,比如有标知域表达是非问的匹配。这种有标知域表达只是形式上的有标知域表达。另一种是借疑问之名行有标知域表达之实,比如有标知域表达与选择问、正反问和反问匹配时。有标知域表达选择祈使句的频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认识往往主动形成才有效力,另外祈使句在几种句类中礼貌程度最低,这也是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六章“有标知域表达的语体特征”,从语体的角度对有标知域表达的特征进行分析。书面语体主要考察了学术语篇等语料,口语语体主要考察了生活对话、访谈对话等语料。考察发现口语语体中生活对话与访谈对话中有标知域表达在表达触发机制、主体间的交互性以及话语使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书面语体有标知域表达的整体特征与口语语体相差较大。接着抽样考察了工程科技类学术论文和汉语类学术论文中的有标知域表达,发现不同学科门类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等方面的区别使得有标知域表达体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七章“有标知域表达的多层面功能”,这章中我们主要运用篇章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和篇章功能理论讨论有标知域表达。人际功能部分主要考察了表达中主体选择与信息给予能力、表达标记强度与信息效率两个问题。对表达主体的信息传递能力从强到弱进行了排列,也对表达标记信息传递效率由强到弱进行了排列。指出有标知域表达中表达主体和表达标记的选择对信息传递具有显著影响。篇章功能部分要考察了有标知域表达的语篇位置,对不同位置的有标知域表达的语篇功能进行了分析说明。第八章“有标知域表达框架的建构”,以有标知域表达系统、时间、句类、语体、功能等方面的讨论为基础,尝试建立有标知域表达框架。该框架包括前有标知域表达、有标知域表达、后有标知域表达三个方面,是有标知域表达背景及参与要素的有机配合。接着对框架中涉及到的前文未讨论及讨论未尽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第九章“结语”,总结全文。首先概括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然后对论文的不足之后进行了说明,最后设想了未来可继续进行的相关研究。指出有标知域表达的研究可以对三域研究进行补充;建立有效的有标知域表达框架,有利于提高人们表达认识的水平。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qikandaodu/2021/1110/643.html



上一篇:外国语言文字论文_《当代修辞学之管窥》(第一
下一篇: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功能视域下的汉语话语套用研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