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进路(3)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修辞学转向 用比喻修辞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素材的四种方式是:“隐喻本质上是表现的(representational),转喻是还原的(reductionist),提喻是合成的(intergr

(三)修辞学转向

用比喻修辞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素材的四种方式是:“隐喻本质上是表现的(representational),转喻是还原的(reductionist),提喻是合成的(intergrative),而讽喻则是否定的(negational)。”[5]我们可以这样大致地来理解隐喻的四种类型在历史意识和历史写作中的实际体现。隐喻,它所建立的是两个对象之间的类比关系。我们在历史著作中常常看到,以植物的生长、繁茂和衰败来类比一个民族或文化的兴衰起落,或者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意象来表述个体或民族经历危机而重新焕发活力的历程。转喻,其特征是把整体还原为部分,如将对殖民主义的个别抵抗行为视作给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赋予了意义,视作某种普遍现象的代表。又如以伏尔泰一生言行作为启蒙运动的人格化身。提喻,与转喻相反,其运作方向不是从部分到整体,而是从整体到部分。由“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或“一切历史都是贵族的灵床”(帕雷托)这样对全部历史的意义做出判断的命题出发,一切个别事件或事件组合都由此得到理解并获得其意义。讽喻,对于某种关于历史的判断采取怀疑主义或犬儒主义的否定态度,以展示出与之相反的意涵[6]。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修辞学转向,我们就会在我们一向拥有的同一基础上做出道德决定,因为我们不可能是我们已经所是的那个样子了。而接下来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是,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如何使人相信?

(四)心理学转向

心理学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是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对于当代意义理论进行了认知分析,展示出在语言外衣下融合语义和意向已成为当代意义理论的必然走向,心理认知与语境分析方法的结合成为科学哲学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证明了对心理认知的语境说明已经在整个科学哲学的解释中显示出令人瞩目的启示性意义,鲜明地映射出科学哲学研究对心理认知因素分析的依赖性。

四、结语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qikandaodu/2021/0430/530.html



上一篇:让说理文绽放理性美兼评谈礼貌一文的教学
下一篇: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概念的修辞学阐释与解读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