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修辞学》征稿要求[09/30]
- · 《当代修辞学》投稿方式[09/30]
- · 《当代修辞学》数据库收[09/30]
- · 《当代修辞学》栏目设置[09/30]
- · 《当代修辞学》刊物宗旨[09/30]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词好段(修辞学文章)(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是一名工科生,业余时间喜好舞文弄墨。对于律诗的平仄、合辙押韵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打酱油”!比如昨天刚刚打的一瓶(详见我的“微
我是一名工科生,业余时间喜好舞文弄墨。对于律诗的平仄、合辙押韵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打酱油”!比如昨天刚刚打的一瓶(详见我的“微头条”):
场合不同“头条”是一个大众化平台,专不专业门里门外都能在这里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题主看不上的那些个不讲平仄格律不对的“不入流”诗仍然会得到许多人的点赞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题主的诗可能经常出现在《诗刊》、《十月》等专业期刊上,而头条上的好多“酱油”根本就摸不到专业期刊的门槛。这就是场合不同得到的效果不同的原因之所在吧!
相互尊重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阳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
多样性是和谐发展的必然,“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阳春白雪”没必要高高在上格格不入,“下里巴人”也没必要妄自菲薄证明什么。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做不到善意待人的话,闭门修行就是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眼中才是世界!
有多少人还在自己写诗?
凤凰台上忆? 踏春
漫步炎凉,扬尘踏叶,枝头嫩蕊芳菲。
曲径回眸处,碾碎残梅。
不免风侵雨润,谈笑事,莫惹新悲。
推窗晚,落日楼暗,尽是余晖。
休归!
此情槛外,形色付苍茫,欲念无谁。
四季匆匆过,来历难追。
一任水云翻卷,春秋远,未必徘徊。
寻欢了,聆听万籁,月影独窥。
六月的无奈
还不是流火的时节
燥热叫人轻佻
谁跺了一脚的尘土
似美人的啼笑
不要发飙
来去只是早晚潮
挠中你的痒痒
是否跌倒
惊了几根毛
没翅膀的小鸟
林子在暮色的河道滑翔
算你咆哮
也不过一道小桥
竹篱粉墙的猫
攀过几朵云去也
为谁情骚扰
前阶一长啸
今生一瓢
后巷腾云大挪移追夸父
阿斗是小乔
对我来说,写诗需要有同好,文学方面我主攻还是小说,以前写短篇,写散文,现在没事写长篇也是有心情就写两个章节,没空也扔在一边,终究以玩乐为主,成稿并不是什么人生重要大事。我这人追求成功的动力不足,也许因为日子一直都还好过。而写诗这几年除了偶尔写点绝句外,基本上不写了,上面两首都是多年前和网友们一起玩文学BBS时一起凑热闹写的。
写诗需要兴致,也需要一定时间内的情绪沉浸,慢慢寻找感觉,让自己进入写诗的心态中,就容易写得出来。精品不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但起码你首先要进入这种写诗的状态中,比如我现在以写小说、和在这里写各式各样的回答,这种心态是无法写诗的,写格律诗你很难获得精炼的词语,写自由诗,你很难提炼出有意味的句子。抓破头皮、苦思冥想没有用,而一旦进入状态了,写起来就顺畅了。
这和现在还是过去,和处于什么时代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我们写诗只是业余玩玩的,所写的诗大都风花雪月、无病,基本上与世无争,不太会惹出什么事情来,所以不在乎什么时代,只要进入了状态,八十年代时我能写,新世纪在网上我也能写,二十几岁时能写,现在六十岁了还是能写,还是那句话,你的心境处于什么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我又不靠它养家糊口,只是陶冶情操而已,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我现在写作不处于安全需求层面,而进入了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层面。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宣言》首个完整中译本正式出版。
陈望道(1891年—1977年),是著名学者、教育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及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教授,担任过《辞海》 总主编,著有《修辞学发凡》等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
陈望道1915年赴日本留学,受十月革命影响,陈望道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并阅读了日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初,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杂志的约稿,开始翻译《宣言》,所依据的日文版和英文版《宣言》分别由《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和《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供。
陈望道的翻译是在环境险恶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秘密进行的,为了防止当局的突然袭击,陈望道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点着昏暗的油灯,克服了缺少资料和工具书等重重困难,经过百余天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宣言》的第一部完整中译文稿。
想要提高文采?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zonghexinwen/2022/1221/679.html
上一篇:修辞学职称论文范文(关于修辞学的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