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超级强大的逻辑谬误分析,分分钟秒杀杠精!(5)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 诉诸权威谬误 。诉诸权威谬误是诉诸权威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诉诸权威论证”来源于拉丁语“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诉诸权威谬误的通常表现

其次,诉诸权威谬误。诉诸权威谬误是诉诸权威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诉诸权威论证”来源于拉丁语“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诉诸权威谬误的通常表现形式有滥用权威、不相干权威、有问题的权威、不适当权威等。这种论证的基本模式是:

1.某甲是或被认为是某领域S的权威。

2.某甲做了关于S的主张C。

3.因此,C是真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论证模式运用得当与否是区别谬误与否的关键。换句话说,如果论证模式运用得当,它就不是谬误,否则就是谬误。那么,如何判断论证模式运用是否得当呢?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就是:需要问它是否滥用权威、不相干权威、有问题的权威或不适当的权威。如果都不是,那么,这个论证就是合理的。如果它属于上述四种形式的某一种,那就犯了前提不相干谬误之诉诸权威谬误。

再次,诉诸情感谬误。诉诸情感谬误是诉诸情感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诉诸情感论证”至少包括下列三种类型:(1)诉诸公众论证;(2)诉诸威力论证;(3)诉诸怜悯论证。有时,人们把针对人的论证也列入诉诸情感论证之列。成功的广告在极大程度上都是由精心编制的诉诸情感组成的。在许多政治辩论与论争中以感情倾诉和忠诚为基础和纯粹地冷静地推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诉诸公众论证”来源于拉丁语“argumentum ad populum”,其基本思想是:为了赢得对结论的认同而诉诸大众热情或公众情感进行论证。这种论证通常有两种模式:

(1)大多数人或每个人都接受A为真,因此,A是真的;

(2)大多数人或每个人都不接受A为真,因此,A是假的。

例如,1995年,在辛普森案宣判之后,盖洛普公司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有56%的人不同意辛普森案的判决,36%的人同意,因此,辛普森案肯定判错了。民意调查是诉诸公众的一种情形。这种形式显然并不总是谬误的。

诉诸公众论证本身并不是一种必然性论证,即所有前提真结论不必然真。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种必然论证来处理,那就犯了诉诸公众谬误。

在上例中,结论是“辛普森案肯定判错了”,即把这个论证当成必然性论证处理了,因此,它犯了诉诸公众谬误。

“诉诸威力论证”来源于拉丁语“argumentum ad baculum”。诉诸威力实际上就是诉诸听者的恐惧感或畏惧感。从字面上讲,诉诸威力是与棍棒有关的。诉诸威力谬误是诉诸威力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这种论证常常引用的例子就是暴力方法和打手队的运用。

又如,一位副教授的妻子因生小孩被系里炒了鱿鱼,这位副教授找系主任评理,说系里这样做是违法行为,如果你们坚持要这样做,那么我就会诉诸法律来解决。系主任说:“你今后晋升职称都还要系里去给校长介绍情况,我希望你认真考虑此事。”系主任为了说服这位副教授不要诉诸法律手段来解决,于是使用诉诸威胁。但是,这犯了不相干前提谬误,因此,系主任犯了诉诸威力谬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威胁都是谬误的。一些国家在法律中规定,要让人们深信酒后驾驶会受到严惩。虽然这种法律似乎确实规定了诉诸武力或武力干涉的威胁,但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又次,诉诸怜悯论证。“诉诸怜悯论证”来源于拉丁文“argumentum ad misericordiam”。诉诸怜悯是诉诸听众的同情心。这种情形并不总是谬误的。例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在纷纷为灾民募捐,这就是一种合理的诉诸怜悯。诉诸怜悯谬误是诉诸怜悯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如果所诉诸的怜悯与结论是不相干的,那就犯了诉诸怜悯谬误。

例如,学生说:“老师,我们学习逻辑学概论这门课程非常辛苦,每次课之后要花3~4个小时来做作业。其他通识课程学起来非常轻松,期末考试可以大多数都是九十几分。再说,如果这门课程分数拿不到九十几分,我的奖学金就拿不到了。”这位学生希望老师给她期末成绩不少于九十分,给出三点理由:其一,她学这门课程学得非常辛苦;其二,别的通识课程学起来很轻松且期末成绩分数很高;其三,如果这门课程拿不到九十几分,她的奖学金就拿不到了。其中,第一点和第三点理由都是采取诉诸怜悯方式。但是,这种诉诸怜悯与结论是不相干的,因此,这位学生犯了诉诸怜悯谬误。

再又次,诉诸无知谬误。诉诸无知谬误是诉诸无知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诉诸无知论证”来源于拉丁语“argumentum ad ignorantiam”。这种论证的基本模式有两种类型: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3.html



上一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目录
下一篇:中国历史独一份的“大帝”谥号,为何选中了孙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